“浙江制造”是以“区域品牌、先进标准、市场认证、国际认同”为核心,以“标准+认证”为手段,集质量、技术、服务、信誉为一体,经市场与社会公认,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,是浙江制造业的“标杆”和“领导者”,是高品质高水平的“代名词”。
发展历程
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浙江成为“制造大省”,有力推动了全省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。2014年,浙江省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,打造全国首个区域型公共品牌,“浙江制造”。
品牌定位
“浙江制造”品牌是整体反映、综合体现浙江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,目标定位是高品质、高端化。
形象标识
“浙江制造”标识整体为方形,其中的“品”字源自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中的“品”字,体现“浙江制造”品牌至精、至诚、至远的核心价值,代表浙江质造、浙江创造、工匠文化和浙商精神的内涵特质。外部方框与文字组成了印章形态,代表“浙江制造”对市场、对社会的硬承诺;色彩运用深红色,寓意着生命与活力。图标蕴含了政府、企业、社会三方共同发力,共筑“浙江制造”大厦的质量共治理念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,获得“浙江制造”认证的组织可以在广告、产品介绍等宣传材料中使用认证标志,可以在通过认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注认证标志。
制度保障
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《关于打造“浙江制造”品牌的意见》,《关于扶持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发展的意见》,浙江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《关于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6-2018年)》等。
机构建设
建设促进会
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是以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推进工作为核心职能的的社会组织,主要负责沟通并有效传递政府主管部门对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的要求和建议,协调各成员机构顺利开展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各项工作。
国际认证联盟
2014年11月, 经国家认监委批复, “浙江制造”认证联盟正式成立。
2016年7月,吸纳美国UL公司、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10家国际认证机构加入,并更名为“浙江制造”国际认证联盟,确立了“企业自主申明+第三方认证+政府监管+社会采信”的“浙江制造”认证模式。
标准
“浙江制造”标准体系应用了A+B的模式,整体体现浙江制造“好企业”和“好产品”的区域品牌建设理念。 A标准即《“浙江制造”评价规范》标准,对“浙江制造”品牌企业提出“品质卓越、自主创新、产业协同、社会责任”的特性要求。 B系列标准代表的是“浙江制造”个性产品的综合要求,集中呈现了“浙江制造”产品标准“精心设计、精良选材、精工制造、精准服务”的内涵。
浙江制造标准制定流程
第一阶段:项目启动
1)企业高层领导访谈对话,了解企业和行业特点;
2)制定适合本企业的“浙江制造”标准辅导方案,明确关键节点;
3)通过和企业的充分沟通,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的“浙江制造”标准培训;
4)提供“浙江制造”标准培训讲义和培训资料;
第二阶段:全面诊断
根据企业目前的情况,了解至少包括:1、行业类别、产品用途、行业规模、本行业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水平、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;2、现阶段行业的国际水平、国内水平,国内行业前五企业描述;3、国内及省内行业协会、科研院所、检验检测机构、省级标准技术委员会等配套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情况;4、浙江省内行业现状,省内行业前五企业描述。
第三阶段:立项建议
了解企业产品当前执行标准、参照的主要国标、行标和国际先进标准:产品技术优势:(产品主要质量特性、核心技术指标、体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 造的技术指标或其他工艺及性能优势)、主要客户群及主要销售区域:(如有出口应说明主要出口地区、国家)、产品定价权、溢价水平、毛利率;产品获成果、荣誉及重大支持/资助;其他反应产品先进的内容(产品是否属于进口替代等)。完成项目立项建议书。
第四阶段:形式审查
提交《“浙江制造”标准项目立项建议书》(以下简称“立项建议书”),并提供相应的证实性材料和“浙江制造”标准草案或正在执行的产品标准文本。完成形式审查。形式审查一般应当在收到立项建议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。
第五阶段:组织专家评估
专家评估的内容包括先进性评估、必要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,由省品促会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。专家评估工作一般应当在通过形式审查后的 20个工作日内完成。
第六阶段:计划发布
根据形式审查及专家评估结论,分批提出拟列入制定计划的“浙江制造”标准项目,经秘书长审查同意后,在省品促会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。
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。
浙江制造认证咨询流程
第一阶段:项目启动
1)企业高层领导访谈对话,了解企业和行业特点;
2)制定适合本企业的“浙江制造”认证辅导方案,明确关键节点;
3)通过和企业的充分沟通,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的“浙江制造”标准培训;
4)提供“浙江制造”标准培训讲义和培训资料;
5)培养熟悉标准能够开展企业自我诊断的内审员队伍。
第二阶段:全面诊断
依据《“浙江制造”评价规范》(DB33/T 944-2014)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,对公司各个层次进行访谈、现场查证以及问卷调查,依据 “浙江制造”标准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,明确公司的改进空间。
1)对各职能部门、公司高层领导、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进行调查和访谈、查阅公司主要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,梳理公司主要运营机制、业绩成就和存在问题;
2)对照《“浙江制造”评价规范》标准要求评价公司技术现状、管理现状和经营绩效,寻找公司强项和弱项,出具全面诊断报告,提出主要的改进方向;
3)召开自我评价汇报会,进一步明确公司现状与“浙江制造”标准之差异,提倡全员学习和参与改进。
第三阶段:改进推动
1)与企业高层领导沟通反馈,决定管理改进重点;
2)制定若干专项改进计划,以“浙江制造”标准为目标,突出企业管理特色,专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建设、战略规划、绩效系统、质量改善、满意度调查等方面;
3)组织开展专项改进活动,明确目标、分工、任务、预期效果,关注项目困难环节,以成熟的理念方法为支撑,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实施,形成持续改进的氛围。
第四阶段:认证准备
1)认证流程设计,包括产品抽样送检、标准制定、管理体系评审等;
2)针对认证过程开展系统性培训,明确认证活动重点;
3)辅导公司各部门梳理相关证实性文件和材料。
第五阶段:模拟评审
1)辅导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评审展示;
2)进行座谈会等的应对培训,完善评审应对细节;
3)安排资深审核员进行模拟评审。
预期效果
1)获得“浙江制造”品牌认证,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,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;
2)通过一系列改进活动的实施,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,引领企业内部管理迈入国际先进行列;
3)把握行业领导地位,带动产业共同发展,汇聚技术、管理、金融等方面更广泛的资源;
4)赢得政府、社会及其他相关方的支持;
5)国际标准互认,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。